新冠肺炎疫情中,有一类最“危险”的人——重症患者。为了将他们从“死神”手中抢出来,一类医护“特种兵”走在了与“死神”过招的最前哨。
5月4日,我国颁发了第二十四届“中国青年五四奖章”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,作为全国重症医学科人员的代表,领取了这份荣誉。
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,国家级青年文明号。这个团体中,35岁以下青年占到了多半。在此次战“疫”中,团队兵分两路。一路留守湖南大本营,另一路估计3批17人,奔赴湖北抗疫最前哨。他们,是进驻湖北时刻最早、援鄂人员最多、接收患者最重的重症医学团队。
“儿领国命,赴国难,纵死国,亦无憾”
“儿领国命,赴国难,纵死国,亦无憾。”
团队主治医师赵春色,在驰援武汉时,曾写下如此家书。其间的这13个字,湿了亿万网友的眼眸。
非典、禽流感、汶川地震、甲型H1N1流感、非洲埃博拉……每次严峻应急作业,团队都未落下。实战铸就了他们“豁得出、顶得上、靠得住、战取胜”的“队魂”。
“湘雅人向来‘公’字抢先。重症医学专业,面临应急作业更是义无反顾、首战之地。”年青的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说。
战“役”主张后,团队都“豁出去”了。
在湖南,他们日行千里。
长沙、怀化、吉首、湘西自治州最悠远永顺县……教授赵双平带领团队一天13个小时内奔走千余里,由于救人如救火。
“信任咱们的救治才调!” 湖南省新冠肺炎医疗救治高档专家组组长、团队首席专家艾宇航,以此明志。自“信任”之日起,他们“死磕”长途会诊。大年初一,他们兵分多路,抵达湖南省多市州,极力将重症患者从逝世线上往回拽。
在武汉,他们更揣着“勇士一去兮”之心,在主任张丽娜、护理长彭小贝带领下,团队一家“长幼”往前冲。
有危险,“咱们”也不退!
1月27日,湖南省呈现首例危从头冠肺炎患者。2月2日,患者上呼吸机时长已达7天。
“上呼吸机时刻越长,呼吸道并发症越多。咱们经充沛点评、预备后,决定为他脱机拔管。”团队教授徐道妙说。
拔管是个危险活。患者气道分泌物中携有许多病毒,拔管影响患者气道,一不小心就可能构成分泌物喷溅,给操作者带来极大感染危险。
“我来拔。”医治计划的宣读者徐道妙,也是实操的自动提出者。
一天夜里3点,刚睡下的副教授刘志勇,收到武汉协和西院湘雅病房的急切来电,需求他为呼吸艰难的患者马上施行气管插管。
这,是另一项感染危险极大的操作。刘志勇无暇多想,火速参与操作。不料,期间患者突发休克。没有纠结的“空当”,他挑选了对操作者感染危险更高,但患者并发症更少的操作……
“重症医学科,是与‘死神’间隔最近的学科。面临危险,咱们不能退。”张丽娜说。
团队接连血液净化组5位80后护理,是第一批抵达武汉的医护人员。在武汉金银潭医院ICU病房,他们据守了长达65天,每班作业时长8到10小时,累计护理危重症患者220多例。他们是护理者,也是传道者。重症专科护理技能经历,从这儿不断输出给同行。
预警、开“小灶”、科研,一个都不少
收治重症患者,医治标准和准则制造尤为重要。张丽娜团队抵达武汉后,活络主张了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医治标准和准则制造。“以预警化解相关危险,能尽量防止患者病况恶化,下降病况变化时再去抢救的概率。”张丽娜说。
有预警,也需“开小灶”。团队在武汉协和西院湘雅病房,辟出了一间暂时ICU,对极危重症患者施行会集处理。
临床之外,科研也在同步进行。团队牵头起草了《湖南省重型、危重型新式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治计划》,在湖南省各级医疗机构推行施行。他们执笔的《根据重症超声的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主张》,为我国疫情期间推行重症超声技能运用,供给了名贵经历。效果还在世界声威杂志《重症医学》发布,初度向世界同行介绍新冠病毒肺部超声形象学特征,及运用肺部超声经历诊治的经历。